当我了解到外汇的复利增长力时,我很惊讶,因为这意味着你可以用很少的钱,依靠技巧和智慧,实现所有理论上不可能或难以实现的外汇市场。
梦想的财富。
这对我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。
股市一天只能买一次,而外汇可以买无数次。
它不是一天到晚关门的。
周三(3月24日),美国财长耶伦和鲍威尔将在众议院和参议院的两场听证会上作证。
同日,FOMC常设票委、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、美联储行长布雷纳德和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也将发表讲话。
同日,日本央行将公布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,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将就气候变化发表讲话。
周四(3月25日),FOMC常任票委、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,2021年FOMC票委、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和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将发表讲话。
同日,瑞士国家银行将公布利率决议,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、管委会魏德曼、维勒瓦将在国际清算银行会议上发言。
周五(3月26日),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、2021年FOMC票委、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、2021年FOMC票委、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、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将陆续亮相。
全球市场对通胀关注度不断上升 《21世纪》:近期国际和国内市场对通胀的关注都在不断地加剧。
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 明明:实际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,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,大家更关注的问题是全球低通胀甚至是通缩的问题,这其中核心问题是全球有效需求不足以及产能过剩。
因此,尽管在2008年之后,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全球央行不断地进行货币宽松,对全球经济进行刺激,但是实际上在疫情之前我们发现通胀反而是越来越低的,甚至有些国家进入长期的低通胀,甚至负通胀,所以对应地进入了一个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时代。
那么疫情以来,特别是今年以来,通胀的压力在提升。
从需求端来看,在去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,很多国家陷入了疫情的影响,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去控制疫情。
但是这些措施都会使得需求受到影响,比如出行需求,旅游、商务出行等的需求都会受到影响,所以需求被暂时地压抑。
但是今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整体得到有效的控制,需求实际上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回升。
同时,去年以来,全球的主要国家,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,推出了一系列强力的刺激政策。
比如美国政府推出了号称是无限量QE(量化宽松)的政策,这种货币宽松的力度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刺激力度还要强得多。
因此,一方面是疫情对于需求的冲击是一次性的,那么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,大家的这种正常的生活需求本身就有一个集中式的爆发和回补。
另一方面,在全球自去年以来大规模的货币、财政刺激的背景之下,需求本身也有一个扩张。
综上,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需求并不差,而且今年以来实际上需求还是比较强的。
从供给端来看,疫情对于供给的冲击反而持续的时间会更长。
企业的生产实际上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,不是说今天疫情得到控制,明天就可以开工生产,特别是在现在全球整个产业链高度发展的背景之下,任何生产都不是一个国家、一个企业能够解决的,都是上下游产业链共同生产的一个过程。
今年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疫情在不同国家的发生和发展出现了不均衡。
有的国家控制得比较好,比如去年我们国家是疫情得到最先控制的,今年主要的发达国家也初步得到控制。
但是目前来看,以印度为首的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反而疫情有加剧的可能性。
因此,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国家,疫情的发展程度不一样。
《21世纪》:印度其实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。
那么此次印度的疫情对全球产业链是否有影响? 明明:印度是主要的生产国,因此印度的疫情使得整个产业链受到了扰动。
我提出一点,疫情对于供给的扰动可能是一个持续性的影响。
而且,这两年可能还有一个大的宏观背景是全球产业链的重构,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都要求制造业回流本土。
此外,一些企业的产业链实际上也在做一些新的布置和安排,比如前一段时间全球芯片的短缺等问题都对供给形成了扰动。
我们看到目前的一个情况,就是在疫情后的宏观经济和疫情前过去10年的宏观经济出现了比较大的不同。
虽然刚才我们说一些中长期压制需求的因素,如人口问题、老龄化问题、收入格局问题,短期都得不到解决,但是短期的供需缺口可能出现了变化。
所以,现在从过去的供大于求的格局变成了供不应求的格局。
这实际上是推升全球通胀的一个基本的宏观经济预期,也是对于我们理解目前通胀的讨论的一个比较好的宏观背景。
本文为 外汇交易入门网博客原创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:http://www.xmxm3.com/whtz/1513.html
发表评论